讀取中...
ISSN 1680-6719
編輯與發行
成大法學撰稿格式

成大法學撰稿格式

修正通過日期:2023615

施行刊期:45

 

壹、論文繕打格式... 3

貳、標題次序... 3

參、法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裁判的引用... 3

肆、數字表示... 4

伍、隨頁註釋體例... 5

一、中文文獻... 5

二、日文文獻... 6

三、英文文獻... 7

四、德文文獻... 9

五、法文文獻... 10

陸、考文獻格式... 12

一、一般規範... 12

二、中文文獻... 12

三、日文文獻... 13

四、英文文獻... 14

五、德文文獻... 15

六、法文文獻... 16


 

壹、論文繕打格式

(一)字型:中文請使用新細明體;特別強調之文句使用「粗體」;逐字引用文獻或法條使用「楷體」;西文請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

(二)字體:本文12點,註解10點。

(三)邊界:上、下均為2.54公分,左右均為3.17公分。

(四)排列:左右對齊。

(五)註解:本刊採取隨頁註(footnote),註解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註腳號碼請置於一個句子之句點、逗點等標點符號之前。所引註之文獻資料,若重複且緊鄰出現,註明「同前註」之後,加註頁碼;前註中有數筆文獻時,應註明作者;若同一作者有數筆文獻,應簡要指明文獻名稱;若非緊鄰出現,請註明作者及「同註××」之後,再標明頁數,其他同前。引用作者個人著作時,請勿使用拙著。

(六)軟體:請使用與 Word 相容之文書處理軟體。

(七)作者:

1. 投稿:請勿在投稿文章透露個人身分,並請消除檔案中所有追蹤修訂的標記與資料,另刪除 word 「檔案、內容、摘要資料」中的作者姓名。投稿後倘若發現檔案中具有可被辨識之個資,將請投稿者撤稿重新投稿。

2. 定稿:於確定刊登後的完稿,作者姓名列於題目之下;最高學歷及現職,則列於引註首行,其前並以*號表示,與本文註腳區隔。

 

貳、標題次序

請依照下列層次編排章節標題:

(一)中文:壹、一、(一)1. 1A. a.

(二)外文:I., A., 1., a.

 

參、法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裁判的引用

於正文及註釋中引用法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法院裁判時,請完整表示,請勿使用簡稱或法條符號 §。範例如下:

 

一、中文

1.   大法官解釋:司法院釋字第789號解釋。

2.   憲法法院判決:111年憲判字第1號判決。

3.   最高法院判決: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00號刑事判決。

4.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號判決。

5.   判例: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4929號刑事判例。

6.   法院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訴字第500號刑事判決。

7.   決議:最高法院93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8.   行政函示:內政部XX年台內地字第8811978號函。

 

二、美國法院判決與條文請依照The Bluebook 最新版次之規定。例如:

1. 美國法院判決

U.S. Supreme Court case: Stewart v. Abend, 495 U.S. 207, 228 (1990).

U.S. Court of Appeals case: Vernor v. Autodesk, 621 F.3d 1102, 1104 (9th Cir. 2010).

²  文章中第二次提到該案例時,縮寫格式例示如下(引用該案例的第1105頁):Vernor, 621 F.3d at 1105.

2. 美國憲法

U.S. Const. art. II, § 2, cl. 2.

3. 美國法律

47 U.S.C. § 230(c) (2000).

 

三、引據其他國法律條文或判決時,請依各國習慣。

 

肆、數字表示

日期、案號及頁次等數字,請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20203月;最高行政法院110年上字第603號行政裁定;21世紀;77%20人;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

 

伍、隨頁註釋體例

²  舉例若有未盡之處,英文請參照The Bluebook 最新版次之規定,其餘請依各國法學期刊之慣例。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之引用(初版毋須註明版次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3版,頁5-62017年)。

 

(二)翻譯書之引用

Hans-Jürgen Kerner著,許澤天、薛智仁譯,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成年刑法與少年刑法之現狀分析與改革構想,頁272008年)。

 

(三)期刊論文之引用

侯英泠,從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48號民事判決看臺灣醫事民事責任之新趨勢,月旦民商法雜誌,62期,頁163-1772018年)。

 

(四)專書論文之引用

1. 個人論文集

陳運財,從警職法之制定探討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作用之區別,收於:偵查與人權,頁57-742014年)。

 

2. 一般論文集

王效文,企業中的刑事法規遵循,收於: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頁403-4162018年)。

 

(五)研討會文章之引用

陳怡凱,中華民國之法性質與台灣之國際法地位,制憲公投與國家正常化學術研討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頁28-332021年)。

 

(六)碩博士論文之引用

許登科,德國擔保國家理論為基礎之公私協力(ÖPP)法制-對我國促參法之啟示,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頁40-512008年)。

 

(七)媒體報導之引用若為網路新聞,請將版次改為網址;若無記者姓名,可省略。

王聖藜,法務部:性侵犯強制治療 會更積極,聯合報,a11版, 201734日。

修正「精神衛生法」不能等,聯合晚報,a02版,20151125日。

鄭淑婷,機組員提審成功獲「釋放」 法院裁定理由批「航空公司權力濫用」,自由時報,202231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57424(最後瀏覽日:2022314日)。

 

(八)網站之引用
1.
網路文章

李佳玟,被告以死明志 誰該負責,上報,20180614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42615(最後瀏覽日:201973日)。

 

2. 政府網站

司法院,完善保安處分程序規範,落實正當法律程序要求,司法院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2021218日,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7-590402-282c2-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211日)。

 

二、日文文獻

(一)期刊文章之引用

三井誠,共同被告人の審理,法學教室,262号,頁1152002年)。

 

(二)專書論文之引用

植松正,名誉に対する罪,收於:日本刑法学会編,刑法講座第5巻,頁2641964年)。

 

(三)書籍之引用

酒卷匡,刑事訴訟法,2版,頁1752020年)。

三、英文文獻

(一)書籍之引用

【格式】作者姓名[小型大寫字], 書名[小型大寫字] 引用頁數 (版次 出版年份).

1)一位作者

Guido Calabresi, The Cost of Accidents: A Leg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15 (1970).

 

2)兩位作者

Lee Epstein & Andrew D. Martin, An Introduction to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 6 (2014).

 

3)三位以上作者以下兩種引用方式擇一

Robert M. Lawless Et Al., Empirical Methods in Law 7 (2010).

Robert M. Lawless, Jennifer K. Robbennolt & Thomas S. Ulen, Empirical Methods in Law 7 (2010).

 

4)編著

【格式】編者姓名 [小型大寫字] ed., 書名[小型大寫字] 頁數 (年份).

Doron Teichman & Eyal Zamir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The Law 7-10 (2014).

 

5)譯作

【格式】姓名[小型大寫字], 書名[小型大寫字] 頁數 (翻譯者姓名 trans., 翻譯書出版者 翻譯版年份) (原文版年份).

Jürgen Haberma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388-89 (William Rehg trans., MIT Press 1996) (1992).

 

6)同一作者的論文集(Work in collection

【格式】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in 書名[小型大寫字] 起始頁, 引用頁 (出版年).

Joshua Cohen, Democracy and Liberty, in Philosophy, Politics, Democracy: Selected Essays 185, 186-87 (1998).

 

(二)專書論文之引用

【格式】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in 書名[小型大寫字] 起始頁, 引用頁 (編者姓名 ed., 版次出版年). [編者有2位以上時,請用eds.]

Shu-Chin Grace Kuo, The Alternative Futures of Marriage: A Socio-legal Analysis of Family Law Reform in Taiwan, in Wives, Husbands, and Lovers: Marriage and Sexuality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Urban China 219, 230 (Deborah S. Davis & Sara L. Friedman eds., 2014).

 

(三)期刊之引用

【格式】作者, 文章名, 期刊輯數 期刊名稱 [必須縮寫、小型大寫字] 起始頁, 引用頁 (出版年).

Jing-Huey Shao, Class Action Mechanisms in the Comparative Contexts: A Law and Economics Perspective, 43 Fordham Int. Law J. 1161, 1165 (2020).

 

(四)前註之引用

【格式】作者姓 [作者姓字體和該註首次出現時作者名稱字體相同,例:引用書籍時作者姓名即用小型大寫字,期刊論文作者姓名則為一般體], supra note 註腳編號, at 引用頁.

1. 書籍前註引用

Vogel, supra note 10, at 1020, 1040-43, 1050.

2. 期刊論文、專書論文前註引用

Clermont & Eisenberg, supra note 16, at 238.

3. 法院判決前註之引用

Vernor, 621 F.3d at 1105.

     4. 所引註之文獻資料,若與前筆相同且頁數一致:Id.

     5. 所引註之文獻資料,若與前筆相同但頁數不同:Id. at 頁數.

    

四、德文文獻

(一)專書論文之引用

【格式】作者, 文章名, in: 編者姓氏/編者姓氏(Hrsg.), 專書名, 輯數, 版次[初版無需註明], 出版年份, S. 起始頁 (引用頁).

Hartmut Bauer, Verwaltungsverträge, in: Hoffmann-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Hrsg.),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d. II, 2. Aufl., 2012, S. 1225 (1330).

 

書籍之引用

【格式】作者 [兩名以上作者用/隔開姓名], 書名, 卷數, 版次[初版無需註明], 出版年份, S. 引用頁[或邊碼].

Hosso Hofmann, Legitimität gegen Legalität: Der Weg der politischen Philosophie Carl Schmitts, 4. Aufl., 2010, S. 95.

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27. Aufl., 2011, Rn. 633 f.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Winfried Kluth, Verwaltungsrecht, Bd. 2, 7. Aufl., 2010, § 64 Rn. 10.

 

期刊文章之引用

【格式】作者, 文章名, 期刊名 年份, S. 起始頁 (引用頁) [引用頁部分,僅標示引用始頁後加上 f. 抑或 ff.].

Roland Schmitz, Die Abgrenzung von strafbarem Versuchen und Wahndelikt, Jura 2003, S. 593 (594).

Adreas Spickhoff, Die Entwicklung des Arztrechts 2020/21, NJW 2021, S. 1713 (1714 f.).

 

(四)註釋書之引用

【格式】作者, in: 編者姓氏/編者姓氏(Hrsg.), 註釋書名, 版次[初版無需註明]或增修次數[請註明時間], 出版年份, 法條號 邊碼.

Thomas Mayen, in: Scheurle/Mayen (Hrsg.), TKG Kommentar, 2. Aufl., 2008, § 21 Rn. 18.

Jörg Müller, in: Bader/Ronellenfitsch (Hrsg.), VwVfG, 2010, § 48 Rn. 50 f.

Hans Hugo Klein, in: Maunz/Dürig (Hrsg.), Grundgesetz Kommentar, Bd. III, Stand: Lfg. 38 März 2001, § 21 Rn. 188 ff.

 

前註之引用

1. 同前註且同頁

Ebenda.

2. 同前註但不同頁

Ebenda, S. 74.

3. 同前揭註時,簡要表示作者姓氏及頁數

Kant, a.a.O., S. 53.

4. 同一作者前揭註有多筆時,簡要表示作者姓氏(前揭註腳號碼)及頁數。

Arnold(Fn. 2), S. 866.

 

五、法文文獻

【格式】引用法文文獻時格式如下

1姓氏[大寫](名字[縮寫]), 例如COURBE (P.)

2)專書/論文書名斜體(但期刊文章篇名不需斜體);

3)有版次者應註明版次(初版無須註明);

4)發行地(*可省略):出版社名(*期刊此欄位可省略);

5)期刊名(期刊名斜體,若有縮語,則慣用首字縮寫不加句點,例如:PUFLGDJAJDAJCPRD(簡寫為D.))。

² 期刊文章不一定有固定頁數可標明(如從電子資料庫取得)。又,專書、論文可能有段碼,亦可以此標明。

 

(一)書籍之引用

COURBE (P.), Introduction au droit général, Mémentos Dalloz, 10ème éd., Paris: Dalloz, 2007, p. 34.

LUCAS (A.), LUCAS-SCHLOETTER (A.) et BERNAULT (C.), Traité de la propriété littéraire et artistique, 5e éd., Paris: LexisNexis, 2017, n° 217.

說明:此處為段碼

 

(二)學位論文之引用

CHEN (S.-T.), Droit d’auteur et protection technique des œuvres- étude de droit comparé européen et asiatique, Thèse, Nantes, 2010, p.150.

 

(三)期刊論文之引用

EUZEBY (A.), Protection sociale dans la déclaration et pactes internationaux, Dr. soc., 2007, n° 2, p. 11.

DOSTERT (N.) et LAUTIER (Th.), La protection du secret des affaires quelles conséquence sur la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Paris :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avril 2019, n°71, p.16.

 

(四)專書論文之引用

LUCAS (A.), Droit d’auteur : du droit de reproduction au droit d’accès aux œuvres, in Cahiers du CRID, n°18, Bruxelles: Bruylant, 2000.

BRIGGS (A.), Le droit à la Sécurité sociale dans la déclaration et pactes internationaux, in DUPEYROUX (J.-J.), Droit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Paris : Dalloz, Précis, 2006, p. 88.

(五)前註之引用

EUZEBY(A.),(註 1[ op. cit.] , p. 11.

CHAUCHARD (J.-P.),(註 4[ op. cit.], p. 66.

 

陸、參考文獻格式

一、一般規範

1.   參考文獻中僅能放正文曾經引用的文獻,只須列出學術性文獻。

2.   參考文獻毋需編號。請依照中文、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等次序排列,毋需依照文獻性質再分類。

3.   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筆畫排列先後順序,日文文獻以五十音順序排列,西文文獻依作者姓氏(last name)之字母順序排列。若同一作者有多項參考文獻時,請依年代先後順序排列。若同一作者之同一部著作含有數冊時,則以冊數之順序為順序。

4.   年份、卷期數、頁數等有數字出現時,均使用阿拉伯數字標示;年份,則以西元紀年為準。

5.   中文與日文出版社僅需簡寫。

6.   專書若在美國出版,須引用出版者所在之城市名與州名。州名可以使用全稱(如New York),或簡稱(如NY),或一般通用之四字母簡稱(如Mich.Mass.)。專書若在美國以外之國家出版,只須引用出版者所在之城市名。

7.   參考文獻有版次者應註明版次,初版無須註明。英文書籍之版次,第2版為2d ed.,第3版為3rd ed.,第四版為 4th ed.,第5版以後比照第4版格式。

8.   參考文獻舉例若有未盡之處,英文文獻請參照APA參考文獻規範,其餘請依各國法學參考文獻慣例。

 

二、中文文獻

()   專書

蔡維音(2014),全民健保之給付法律關係析論,台北:元照。

 

(  專書論文

陳汶津(2021),美食外送員的勞務契約與所得稅的課徵────Uber EatsFoodpanda為例,收於:侯英泠編,數位平台之相關法律問題170-205,台北:元照。

 

()   期刊論文

顏雅倫(2021),從廣明案看美國反托拉斯法私人訴訟之爭點與因應策略,月旦民商法雜誌,72期,頁70-97

 

(四)碩博士論文

林易典(1998),中小企業聯合於公平交易法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王毓正(2017),礦業權的設定與展限的定性及相關法律問題,國土原環上的礦業礦業法修法與展望研討會,小米穗原民文化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主辦,2017 7 1 日。

  

(六)翻譯書或文章

Prof. Dr. Mustafa Aksu著,葉婉如譯(2016),土耳其繼受瑞士民法典親屬法及文化衝突,成大法學,32期,頁133-165[Prof. Dr. Mustafa Aksu (2016)Die familienrechtliche Rezeption des schweizerischen Zivilgesetzbuches in der Tü-rkei und die Kulturkonflikte,成大法學,32期,頁167-207]

 

三、日文文獻

)專書

【格式】作者年代)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

鈴木竹雄、竹內昭夫(1994),会社法,3版,東京:有斐閣。

 

(二)專書論文

【格式】作者年代篇名收於:編者[若為個人論文集,改為氏著] 書名起迄頁出版地:出版者

高山佳奈子(2011),裁判員裁判と死刑――民主主義との関係を中心に,收錄於:福井厚編,死刑と向き合う裁判員のために,頁21-36,東京:現代人文社。

 

)期刊論文

【格式】作者(年代)篇名期刊名期數起迄頁

佐藤結美(2012),名誉棄損罪の再構成(1: プライヴァシー保護の観点から,北大法学論集,625号,頁204[1]-157[48]

 

四、英文文獻

(一)專書論文

【格式】作者姓名[姓氏, 名字(縮寫)]. (出版年). 文章名. 編者姓名(Ed.), in 書名 (版次, 起迄頁). 出版者.

Hensler, D. R. (2016).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Collective Litigation. Hensler, D. R. et al (Eds.), in Class Actions in Context: How Cultur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Shape Collective Litigation (pp. 3-19).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二)書籍

【格式】作者姓名[姓氏, 名字(縮寫)]. (出版年). 書名(版次). 出版者.

Dezalay, Y., & Garth, B. (2010). Asian Legal Revivals: Lawyers in the Shadow of Empi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三)期刊論文

【格式】作者姓名 [姓氏, 名字(縮寫)]. (出版年). 文章名. 期刊名稱 [不可縮寫], 期刊輯數, 起迄頁.

Cardi, W. J., Penfield, R. D. and Yoon, A. (2012). Does Tort Law Deter Individuals? A Behavioral Science Study.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9(3), 567-603.

 

五、德文文獻

(一)專書論文

【格式】作者姓名[姓氏, 名字] (年份), 文章名[文章名後面加上括號添寫年份表示該文初版的年份], in: 編者姓氏 (Hrsg.), 專書名, 輯數[有輯數才需註明], 出版地: 出版者, S. 起迄頁( § 章節號次).

Kelsen, Hans (2010), Zur Soziologie des Rechts. Kritische Betrachtungen (1912), in: Jestaedt (Hrsg.), Hans Kelsen Werke, Bd. 3, Tübingen: Mohr Siebeck, S. 77-92.

Eifert, Martin (2006), Regulierungsstrategien, in: Hoffmann- Riem/Schmidt-Aßmann/Voßkuhle (Hrsg.), Grundlagen des Verwaltungsrechts, Bd. I, München: C. H. Beck, § 19.

 

書籍

【格式】作者姓名[姓氏, 名字] (年份), 書名[書名後面加上括號添寫年份表示初版的年份],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Hofmann, Hasso (2010), Legitimität gegen Legalität: Der Weg der politischen Philosophie Carl Schmitts, 4. Aufl., Berlin: Duncker & Humblot.

Schmid, Mathias (2018), Das neue gesetzliche Bauvertragsrecht, Baden-Baden: Nomos.

 

期刊論文

【格式】作者姓名[姓氏, 名字] (年份), 文章名, 期刊名 期數[可不加], S. 起迄頁.

Gärditz, Klaus Ferdinand (2009), „Regulierungsermessen“ und

verwaltungsgerichtliche Kontrolle, NVwZ, S. 1005-1011.

Alexy, Robert (1990), Grundrechte als subjektive Rechte und als

objektive Normen, Der Staat 29, S. 49-68.

 

六、法文文獻

(一)專書

LUCAS, André (2019), Propriété littéraire et artistique. Paris : Dalloz, 3ème éd., août.

VIVANT, M. et BRUGUIÈRE, J.-M. (2019), Droit d’auteur et droits voisins, Précis Dalloz, Paris: Dalloz, 4e éd.

 

(二)學位論文

BOUCHET-LE MAPPIAN, Émilie (2009),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et droit de propriété en droit anglais, allemand et français, Thèse, Nantes.

FOLLIOT, Laurence (1994), Pouvoirs des juges administratifs et distinction des contentieux en matière contractuelle, Thèse, Paris II.

 

(三)期刊論文

SIRINELLI, Pierre (2005), Propriété littéraire et artistique : Panorama, D., n° 22.

PASSA, Jérôme (2007),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et droit pénal international : incompétence de la loi et du juge français à l’égard d’actes accomplis à l’étranger, JCP E, 2504.

 

(四)專書論文

CATALA, Pierre (2000), A propos de l’ordre public, in Mélanges. P. Drai, pp.511-522., Paris:Dalloz.

AUBY, Jean-Bernard (1992), Le mouvement de banalisation du droit des personnes publiques et ses limites, in Études offertes à Jean-Marie Auby, pp. 3-16, Paris: Dalloz.

X

忘記您的密碼了?